魔屏,魔吧,荣威iMAX8还是我们印象中

一看GL8卖得好,很多车企都开始满腔热血地造MPV;等产品出来了发现市场反馈不行,就纷纷把原因归结到MPV需求在萎缩的外界因素上。殊不知赶鸭子上架、魔改SUV的操作,根本没有潜心来打磨一款能解决真正痛点的产品,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买单。

从需求出发用心做产品,才有赢的可能。荣威iMAX8深谙此点,也为此做了很多创新尝试,试图打破MPV市场一家独大的魔咒。

MPV是被谁发明出来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克莱斯勒在年推出了普利矛斯Voyager和道奇Caravan,并为之赋予了“Minivan”这个全新车型称号。到今天,MPV发展了近40年,也泾渭分明地划为了家用与商务两种。

但美国人从来没有商务MPV的需求,待人接客有雪佛兰Tahoe这种全尺寸SUV,所以你看在美国卖的好的都是塞纳、奥德赛这类家用MPV。但是在中国则截然不同,MPV更多被标签化了,是尊贵奢华的体现,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国人眼里“大即为贵”,荣威iMAX8的车身尺寸达到了//mm,轴距为mm,长度比传祺GM8小50mm,但轴距两者相当,已经算是国产MPV里尺寸最大的选择之一了。

无论是巨型的参数化荣麟纹前格栅、丰富有力的双腰线还是细节非常丰富的前后LED大灯,通过高调刺激的造型,iMAX8也彰显了其贴靠GL8甚至埃尔法的定位——可以家用,但对有商务出行需求的人士来说显然更有排面。

除了很有排面的造型外,荣威iMAX8也做了很多符合中国用户思维的设计探索。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很多设计想法已经追赶甚至走在了百年国际大厂的前面。比如刚刚发布的全新奔驰S级,曲面中控大屏早在1年前上市的RX5MAX上就已经有搭载;AR-HUD的功能也和这次iMAX8的D-MARK(DigitalMark)小红框AR-Driving虚拟安全显示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iMAX8的系统对盲区内行人进行追踪、预判后,AR仪表界面上将会把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的标示;

还有后排显示屏的信息可以与前排进行滑屏共享,打破传统一、二、三排交互模式的思考,也都在全新S级和荣威iMAX8上同时出现了。

“让中心重回中心,让掌控感重回乘客手中”这个概念,成为了荣威iMAX8独特的产品标签。

然而就像很多朋友认为的两者内饰设计分别代表了西方古典和东方现代不同的豪华风格一样,两者在这个小小的屏幕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考。在上汽设计师看来,后排的中控屏虽然可以解决后排乘客交互信息不足的传统使用痛点,但同样注意要避免以信息过载的形式出现——很多上海的出租车后排都布有一块硕大的屏幕,里面有纷繁复杂的显示内容,但鲜有人去使用,因为大部分信息都是无效冗余的。

合适的设计才是好设计,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上汽设计提出了一个“轻量化交互”的概念,用一块融入前排椅背的长方形“魔屏”,来营造两种恰到好处的交互场景:拥有个性化迎宾信息、实时天气、导航概览、工作日程等信息的行政接待场景,以及拥有卡拉OK、电台、音乐、旅游景点解读等功能的家庭出行场景。

iMAX8“魔屏”的出现,就像全新奔驰S级对方向盘轮圈手握位置进行略微后移、以增加坐姿较高的驾驶员的舒适感一样——这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qif.com/dqjs/11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