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去哪治得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重庆有个景点,最受欧美游客青睐。几乎每一位旅游重庆的欧美人,都会到这里看看。
欧美游客基本都是以组团方式参观它。旅行大巴的行驶路线一贯如下:从两路口走健康路到桂花园路,再转到三层马路。中途必过李子坝轻轨站。
年3月,有个英国记者就通过这条路线前往那个景点;参观完返回途中,碰巧在李子坝轻轨站看见了列车穿楼而过……
记者对特异事物的敏锐嗅觉让他下意识地招呼司机刹了一脚……
见诸报端几天后,远隔重洋的英国伦敦,《镜报》以《下一站,厨房,这些惊人图片显示中国轻轨穿越居民楼》为题目,对该记者拍摄的“轻轨穿楼”照片配文发表。
翌日,《每日邮报》紧随《镜报》之后,发布了《在中国“山城”,火车从19层公寓直接穿过》的报道。
“轻轨穿楼”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在外国掀起了一波“膜拜”狂潮,在重庆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轻轨穿楼”迅速爆红,成为中外游人竞相奔赴的超级网红。
英国人“无心插柳”,但确实捧红了“轻轨穿楼”;而他们“有心栽花”的那个景点,除了欧美人,至今也鲜有游客打卡。
那个景点叫什么?为什么欧美人趋之若鹜,而国内游客却兴趣不高?
史迪威将军旧居它就是位于李子坝三层马路第一层上的史迪威将军旧居。
那里原来是宋子文的私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史迪威成为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的时候,转做了史迪威的官邸。
将军自年至年10月在此居住办公,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出谋划策,对我们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卓越贡献。
罗斯福的话走进史迪威旧居,入口是个不规则小广场,广场一隅有本书籍浮雕,其上铭刻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山城人民的话,中英双语。
我以美利坚合众国人民的名义致书重庆市,以表达我们对英勇的重庆市民的敬意。
还在全世界人民了解空袭恐怖之前,贵市人民在多次残暴的空袭面前,表现出坚毅镇定、英勇不屈的精神。这光荣地证明:决心争取自由的人民,其意志决非暴力恐怖所能摧毁。你们对自由事业的忠诚将永远鼓舞子孙后代。
富兰克林DD?罗斯福
读过罗斯福的话,沿台阶而下,即来到旧居门前。
据说其内布置完全按照史迪威当时场景。
副官寝室会客厅大门左侧为副官寝室、右侧是会客厅,里面的家具摆设完全是原来的实物。
旧居中最大的房间是会议室,中间摆着张大长桌,直角高靠背的皮椅井然有序地围着长桌布置;房间两侧,各落着4张木质沙发,也摆得整齐对称。
会议室军事会议室一侧的墙上,挂着巨幅的作战地图。尽管这个会议厅已太多年未曾有人使用,但看其座椅数量,可以想见当年这里坐满中美两军高级将领,共商抗击倭寇的热血场景。
军事会议室的斜对面是登上屋顶天台的楼梯,楼梯旁则是餐厅。餐厅边有道门,走进去,便转到游廊上。游廊面江一侧几乎全是窗户,外面的风景能一览无遗。当年史迪威将军便是沿着这道游廊,不需走出房间便能去到自己的办公室。
史迪威办公桌史迪威的办公室简单整洁,处处透漏出职业军人的一丝不苟,严谨务实。
旧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仔细参观下来,半小时差不多;当然,如果要在此追溯抗战岁月,还原当年情形,两小时可能也不够。
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都喜欢在旧居里“东游西逛”,有的会站定于某处角落,长时间地幻想。不知道他们会想些什么,也许会感慨时光流逝,谁也留不住岁月辉煌……
史迪威博物馆参观完史迪威将军旧居,走出大门右拐,便来到博物馆展厅。其内以大量详实的照片与实物,展现了将军生平,也展现了抗战时期,援华美军在中国以及东南亚的活动轨迹。
史迪威将军年以少尉军衔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年至年担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年到年,被任命为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美军携行具西点军校服装美陆军制服这个展厅挺有看头,通过展示的一系列美军军用物品,你能对大洋彼岸那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产生一定的了解。
在这里,你能看到二战时著名的威利斯吉普、道奇大卡和M重机枪,深刻体会到什么叫“武装到牙齿”,也能豁然开朗,为什么美国人火力全开,日本人就不得不投降。
当然,武器装备不是战争胜利的唯一要素,人员素质才起决定作用。
参观史迪威博物馆,不断会遇见外国友人,他们和我们一样对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充满好奇,不时会发出啧啧惊叹。
……
重庆史迪威将军博物馆,一直都深受欧美游客青睐,但很少有国内游客参观。
我想,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也许是我们习惯浮光掠影式旅游,而他们更喜欢在旅游时寻找历史。#我在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