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致匿名者的感谢信

本文系投稿作品

涉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真是太不巧了。

一封匿名信

手机响的时候,我正趴着桌上酣睡,醒来一瞅,书页上“文采飞扬”——“好湿好湿”。

“您是XXX吧?有你的挂号信!现在方便下楼拿吗?”

挂号信?这是啥年代的东西了?

恍惚中,穿衣下楼,邮差师傅的装扮似乎还是10多年前的印象,绿色的制服绿色的邮车,当年还是需要脚踩的,如今是电动的。

他从身上的单肩包里,掏出一封信和一张签单,递给我说:“这里,签字。”

我一边写下自己的名字,一边问:“现在很少有人挂号信了吧?”

大叔接过签字单,“也是有的,要么是比较特殊的东西,要么是比较特殊的人。”

他对我笑笑,然后走了。

我仔细端详着这封信,从寄件信息看是从本市某区,具体地址与寄件人不详,信封上的字歪歪扭扭,尚能辨认,似乎是寄信人故意如此,以免让收信人根据笔迹一眼看出写信者是谁。

我用小刀轻轻划开信封,抖落出一张彩色信纸。

打开它,上面仅有用杂志剪下的字拼成的两行内容——

我错过了你的20岁生日

但我希望我们会有再一个20年陪伴彼此

宏村与西栅的“battl”

我现在想起来,当年也是真的有足够多的精力与时间异想天开。那时已然两情相悦,两个人却在“是谁应主动告白”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出现了“争议”,解决的思路居然是用自己的文笔一决高下。

文艺青年的脑回路就是如此与众不同。

那时恰逢寒假,我们都有自己陪家人的短途旅行,她去的是乌镇,我去的是宏村——说实话,这两个地儿都不适合旅游旺季和冬天去玩。

我们当时决定,返程后,会在同一家旅游网站上写一篇图文并茂的旅行心得——也就是游记,搁在今天,那多半就是个——比拼游记的点赞数与评论数,胜出者要对方一个小众且浪漫的告白回忆。

瞧,这基本就是两个人“瞎玩儿”。

和今天一样,有时一个标题就能直接定胜负,她的标题是这样的——

世间美如画,乌镇世无双

大年初四的行程,整个旅途都充满了令人期待的美丽心情。从南京前往嘉兴,一路颠沛,乌镇的路口已然堵得水泄不通。当然,一切的迷离,都从这里开始。

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西栅又分为北岸和南岸,北岸民宿较多,商铺较多,适合遛着弯儿看,攻略里推荐的小吃,基本都集中在南岸。

从北岸的入口进,首先就是古法的印花布坊,蓝白相间,衬托了多少江南情怀,进入西栅内里,便是熙熙攘攘的游客,春节期间,喧闹的是声,弥漫的是景,反倒是别有一种风情,由东向西随人流缓缓漫步,偶尔能从左边的巷洞中看见穿城而过的小舟,心情也仿佛随着小河的水流淌着,这里的商铺主,也是这里的居住者,与这座小镇也是生息与共。

随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乌镇的夜景洋溢着一种喜气的美,乌镇的夜景是美丽的,街上的游人也更多了起来,顺着青石街道,过桥,就来到北岸,北岸有一座邻水舞台,断桥相随,也别有一番韵味,继续由西向东缓缓而行,民宿中的饭香菜香自然幽幽而出,就着臭豆腐的迷迭香,临水街而望河道,真有一番人亦如画两相望,别有风情胜雅妆。

相较于西栅,东栅更多的保留了古朴,初五的清晨飘起了蒙蒙细雨,淡淡细云,就这么演绎了一场烟雨江南,如果这时撑起了伞,怕是会惹的意境全无,此情此景,若是没有了纸伞和旗袍,自然是少了几重韵味,登堂入室,观的是前人生活的细枝末节,或为婚或为礼,或为钱或为喜,移步换景,仿佛斗转星移,时空落错,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多情与柔媚,都刻在眼眸中,摇曳的船橹,吱吱呜呜,涟漪起伏,一圈又一圈,惹出了岁月的痕迹。

而我的标题与内容则是这样的——

皖南贰日

陪伴家人的旅行,本身就是生命中的一场修行。

当一行人穿行于人文与自然景观中,在光与影的背景下留步时,一种风姿卓越才润出婀娜。

带着寒意的冬雨延绵出一种江南的诗画情怀,始建于南宋的宏村,这座已近千年的小镇,迎来送往,终是免不了“黛瓦粉壁马头墙,黑白染色自成像,小桥流水人家意,春秋荏苒怡倩妆。”这样的意境,也浅浅的点出“地涵千古人文,理蕴万世精神”的风韵。

宏村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而细观承志堂、乐叙堂、德义堂、树人堂、敬德堂、桃源居等宏村代表建筑,厅堂院落,无一不融“古、雅、美、大”于一体,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落错有余,明暗协调,动静相宜,幽深、雅静、清新、明丽。想来居住其中,心态自然是平和舒缓而又收放自如的。

作为“以才入仕,以文垂世“的徽派文化典范,宏村那种“尊儒尚礼、以学为大”的氛围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大商巨贾,除了将徽派建筑的底蕴散播到江南,成为苏派、浙派、沪派建筑风格的根源,就像一枚种子,种下了,不同地域,不同土壤,自然有不一样的果实。

徽派建筑布局多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阁楼的窄小和精致,难免有了“一步进房、两步到床、三步撞墙”的形象比喻。这是徽商内敛的表现。而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

如果说根据堪舆中前水后山的宏观布局,算“放”,那么,这些细节的雕琢,则应该算“收”,这样的收放自如,使得宏观与微观都有了清晰的定位,正所谓“提纲挈领”才能“纲举目张”,回归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则提示我们每个人要擅于精心构筑生活。

离开宏村,远处的山谷上空投出一桥彩虹,七彩霓裳,自然纯朴,同行的游客瞬间回归到一种童真,发自最纯粹的惊叹,原来,当我们暂时逃避了都市的喧嚣,就会如此贴近真我。

傍晚,天高云净,风起云涌,夕阳给天际嵌上了一道奇彩,被风吹净的天,有点深厚的蓝,有说天空是倒置的湖,那么,世间寻求太平,自然要说黄山脚下的宁静之境——其宽处烟波浩渺,似洞庭之坦荡;而狭处曲径通幽,赛漓江之奇美。崇峦起伏,翠岗连绵,山环水绕,微波潋艳——太平湖。

通常修水库能造出别样的景致,皖浙各有一处,新安江水库成就了千岛湖,而陈村水库则成就了太平湖。曾经流淌了几千年的河流,转眼成了年轻秀丽的湖面,而波光粼粼下,则将多少年的人文深深藏了下去,曾经的太平县城和石台县城,幽幽的静滞在湖底,成了湖底老街,成了也许永远都不能再现的古迹。

人文与历史,建筑与精神,屋与湖,也连接成了“呜呼“,这些自古以来所传承的厚重,仿佛也穿越古今,冲击着当代人的心灵。

在平湖春(冬)色中,让人不免去想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或许是黑格尔曾经说过的那样,“更高精神层次的人是孤独的“,当我们以平缓的节奏去重新揣摩存在的核心时,实则是惶恐的,世间有无尽美好,我们却步履匆匆,是不是有时,我们要略略停下脚步,也让灵魂跟上身体的步伐。

且行、且远、且珍惜。

从最后的数据表现看,她赢了,我输了——事实上,我们都是赢家。

她在电话里说,“你等着,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想破鼻头也猜不到的惊喜!”

我问:“我为啥要用鼻头?”

“啊哈,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qif.com/dqxs/11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