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景回放
小轩是一个懂事、听话、言语不多的小男孩,学习成绩也不错。疫情期间,小轩在上网课时,无意间打开直播间,和主播互动几次以后渐渐喜欢上了看直播,每天都给主播刷礼物,短短8天时间刷了9千多元的礼物,这是他妈妈打工两个月的工资。他的妈妈很生气,在班级群里询问如何追回这9千多元?如何教育儿子远离网络,不看直播?
二、分析与讨论
1、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网络游戏和网络直播,如何理智对待网络游戏中的陷阱?
2、作为班主任,如何和小轩交流此事?如何指导和帮助小轩远离网络游戏,回归正常生活?
三、应对策略
北小张亮:
多抽出些时间陪伴孩子。有时候孩子玩游戏仅仅出于无聊,如果家长能多陪陪孩子,聊聊天,或带孩子去公园转转玩玩,多接触接触大自然,多培养培养亲情,孩子心灵上有了寄托,就不会过多的依赖网络游戏,更不会沉迷上瘾了。
北小祁慧:
家长对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引导与监管,要保持一定的原则,家长们既要允许孩子接触网络游戏,又要和孩子一起商量确立玩游戏的规则与时间,使孩子从小养成理智健康的娱乐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就发现一些竞技类的游戏真的能开发孩子的思维,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接触一些编程类的游戏,对他们的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龙潭实验学校单梅:
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理性客观地认识网络直播,当然更不能把自己的身份证件借给他们去注册审核。有时间多和孩子交流,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做游戏,一起亲近大自然,做孩子的好朋友。
南临城小学王薇:
讨论一:
1、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最好游戏都别打,这样才能够去引导自己的孩子,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
2、家长可以通过设立一定的激励与惩罚机制来正确引导孩子,不要用过于强制的言语或体罚。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报兴趣班,转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无法接触网络的环境中,尝试体验网络以外的同龄人群体游戏的乐趣,使孩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摆脱出来。家长也可每天多抽出点时间听孩子讲讲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温暖和爱心,有针对性的把他们对上网的兴趣扭转到生活和学习中来。
讨论二: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开展细心、长期的教育。在引导学生远离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实际上,很多上网玩游戏的学生,特别是很小就玩游戏的学生,往往都有家庭的原因。
2、加强教育,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构建正确舆论导向。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办专题黑板报的形式,在班内将游戏的负面作用讲清楚,在班内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养成集体免疫力。鉴于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正确的使用网络才能发挥网络的作用,错误的使用网络会使人玩物丧志。
巨山小吕巷薛茹:
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要做到疏管结合。
首先,在疏的方面:一是对孩子做好方向上的引导。从家长和和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告诉孩子,手机只是学习成长的一个工具,还要告诉孩子如何鉴别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地址不良信息的诱惑;老师也不能一味的强制打压,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使用手机的方式方法,要让孩子认识到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平台,不是学习本身;二是要多带孩子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品味万千世界,畅游浩瀚书海,践行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管的方面:要对孩子做好行为上的管理,孩子处于成长阶段,大部分孩子的自律性弱,对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不高,容易沉迷虚假网络世界,易受错误信息的引导,容易误入歧途,这时,就需要通过一些外在的“强硬手段”对其使用手机进行管理。如:不允许孩子将手机带入课堂,带入学校,只有当需要进行知识查询检索时才让其在家使用手机等,在“他律”上下足功夫。
周营中心褚召琦:
一、首先应该明确孩子沉迷与网络游戏和网络直播的原因。有很多沉迷网络的学生,一种情况是身边缺乏父母陪伴,只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陪伴下,往往会得不到约束而缺乏对自我的控制。另一种情况是,虽然父母在身边,孩子也能经常看得见父母,但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心理营养。孩子表面上是痴迷游戏,但其背后暴露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接纳、理解、陪伴和鼓励太少的问题。父母需要的是顺势而为,以孩子喜欢的游戏为支点,去引导他,不要仅仅沉迷于游戏之中。
二、作为老师了解小轩沉迷于网络直播的根本原因,通过谈心让孩子知道母亲挣钱的不易。其实每次跟孩子动情谈起这些,相信孩子都是懂事的,都是会体谅父母的不易。指导家庭教育,家长与学生要加强沟通和管理,并设法是家庭生活充满情亲感且不单调。寻找小轩兴趣爱好,发展特长,转移注意力。
临城实小庄伟:
在前几天讲座时,我借用了这个故事,有个七岁小男孩,不爱读书学习,却沉迷于用手机玩游戏,稍不留神,他就把大人的手机拿跑了。邻居曾经十分苦恼地告诉我,她多么希望孩子能够喜欢读书啊!可惜越说不让他玩游戏,他越是玩得入迷。我用关于老虎的比喻告诉这个烦恼的邻居,她尝试着开始改变,首先是夫妻两人都杜绝在孩子面前埋头玩手机,然后又买来各种图文并茂的儿童图书,并不强调让孩子去读,故意把它们散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
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小男孩竟然迷上了读书,还主动交出自己的零花钱,让妈妈再去买些书回来呢!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漏洞,想办法用“可以做的事情”去代替“不可以做的事情”,让可怕的“老虎”自动离开,才是最好的教育之道。
泰山路小学周宏娟:
一、家长要做好正确使用手机的榜样示范,对孩子做正面的影响。
二、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运动、手工制作、共同做家务、一起出游等,让孩子感受到与亲人在一起的美好,用丰富的自身体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避免孩子因生活的单调、内心的空虚而利用网络寻找安慰。
三、家长与老师一起找他谈心,让他知道错误,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严格执行。用接纳的心态面对孩子,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寻求路径、用包容、尊重的态度理解孩子的感受,共同搭建爱的“回家”路,让孩子迷途知返。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与大家分享
新城北点小学郭纪宏:
周老师说的家长做好正面的榜样示范,单老师说的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包括庄老师说的用可以做的事情代替不可以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好的方法。如果不想让地里长草,最好的方法是栽苗。
陶庄前溪小学张瑞:
家长要以身作则,转移孩子注意力,多陪孩子做些亲子活动。比如陪孩子做手工、陪孩子学跳舞、跟孩子打篮球等。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提高孩子的能力,重要的孩子不会只想着网络及游戏。同时让孩子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都是让孩子有事可做的好办法。一旦多彩的生活占据了孩子的心,他们就不会再沉迷于网络了。
二十九中崔平川:
兴城北点小学郭纪宏?好主意,转移注意力无疑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好办法。比如可以做做孩子喜欢的运动、尝尝美食,引导家长不要着急“对着干”,可以先慢慢打开孩子的心扉,逐步引导,急不得。龙潭实验学校单梅:
我班就有一个孩子不爱玩手机,他是一个男孩子,就喜欢做美食和甜点,给妈妈提的要求就是,只要学习好,妈妈给他买烤箱、和面机等烹饪用具。他负责做,妈妈负责吃,天天在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孩子做美食的图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成功转移了孩子玩手机的注意力。
临城实验庄伟:
龙潭实验学校单梅?对,兴趣很重要!这个兴趣的前提有家长的引导哦兴城北点小学郭纪宏:
龙潭实验学校单梅?从小就是优秀的面点师,看到一个视频,没上学的孩子炒勺颠的特别好。就像庄老师说的,家长要发现引导好孩子的兴趣。
泰山路小学周宏娟:
29崔平川?龙潭实验学校单梅?兴城北点小学郭纪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点不仅仅是学习,对吧?这几天在读《犹太教子枕边书》,当中有很多犹太人之所以有成就,不是因为他在学校里边喜欢学习,而是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某一个问题点,产生探究的欲望,然后毅然走出学校的大门,专心研究某一项、某一点,乃至最后才取得了一个特别高的成就,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否是对的?我们中国的父母都期望孩子通过学习,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没有办法了才另辟蹊径……
实小马洪芹:
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实小北校王德建:
问题交流:
学生上网已是相当普遍的事了,大约有40%的学生曾经上过网,5%的学生有网瘾。成瘾的学生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学生上网,一旦成瘾,很难戒除,人们把网瘾比作毒瘾,所以我们班主任老师必需想方设法和控制学生在校上网。
作为教师我们利用爱心、耐心和诚心就能解开孩子心中的“结”。用真诚的爱去感动他们,让学生接受一些朴素的道理,如何爱自己、爱父母、爱祖国、先苦后甜等这些最简单的道理。老师当与孩子进行交谈时,态度一定要真诚,切记不要做作,特别是语速、语态或是肢体语言,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和他是平等的,是真正和他来交流的,而不是来训斥、敷衍他的,这样孩子才会向你打开心扉。
再者,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作为家长要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
常庄李勤莉:
作为父母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喜欢上直播,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时候看着直播,视频都会上瘾,时间会流失掉,作为孩子更不具备自控能力,当发现孩子又迷上直播的苗头,应该多陪陪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读书、运动或聊聊天都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情况会好些。
长江路小学张慧
孩子迷上网络和直播,和父母的关系很大,有多少家长都是一边自己机不离手,迷恋网络不能自拔,一边让手机充当保姆。这样的言传身教,怎能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孩子本来年龄小无法抵抗网络的诱惑,再加上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了情景中的小轩8天刷了9千多。复印件出了问题,应该找原件解决,要想遏制这种现象,首先要从父母做起,不要在孩子面前迷恋网络和直播,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改掉坏习惯。
古井小学党艳敏: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作为家长应该:
1.提前达成协议
每次在给孩子玩手机前,先跟孩子达成协议,比如做完作业或者做完家务,才能玩一次手机。而且孩子想玩手机,要自己找密码,密码会每天更新。维持1-2周,爸妈再视情况作调整。
2.控制使用时长
等孩子满3岁后,可以适当玩手机,但要控制好时间,每次10分钟。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每周只能看一集,因为每集动画片可能要15-30分钟,甚至更长。
4.选择优质内容
最好单独留出一个手机,把里面的电影、游戏全部删掉,关闭上网功能,专门下载一些适合小孩看的动画片或者音乐,避免孩子连续看视频,反复玩游戏。
5.选择合适场所
吃饭时、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玩手机,此外,在等车时、旅途中,尽量不要让孩子玩手机,以免让孩子养成在等待时玩手机的习惯。日常也不要把手机当成安抚孩子的工具,建议饭后、休息时给孩子玩一会。
6..家长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不玩手机!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
1.要恰当的引导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并耐心的倾听,摸清学生沉溺网络游戏的根本原因,然后再提出适当的建议。比如,有的学生沉溺网络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缺乏成就感,于是转移注意力,在网络中寻找成就感。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