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美元的科比基金,天生自带体育投资技能

科比寄希望于自己的“点石成金”之手。

科比·布莱恩特(KobeBryant)的职业操守在整个NBA都是个传说:每次都提前三个小时到球场训练,练习投篮必中个才肯罢休,半夜还要骑自行车作为交叉训练。且不论能否命中,他从来都不怕出手。如今,作为1亿美元风投基金“布莱恩特-斯蒂贝尔”(BryantStibel)的一份子,他正在创业者中寻找类似的品质。

科比·布莱恩特(KobeBryant)

刚刚从NBA退役的科比,跟做过大脑研究科学家的科技企业家杰夫·斯蒂贝尔(JeffStibel)搭档,共同创办了这家基金公司,以科技、媒体、数据作为投资方向,已经投资了电子游戏设计公司Scopely和法律服务公司LegalZoom。不过这两人现在对运动产业也很感兴趣,投资有体育媒体网站ThePlayers’Tribune,科比也以个人名义投资了运动饮料公司BodyArmor。斯蒂贝尔说,他将贡献他在企业构建与运营方面的经验,而科比将专注于市场营销、品牌推广(公司标志便是由科比设计),以及发掘有潜力的创业者。

对于体育行业的门道,科比自然门清,投资体育似乎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但他不太可能把筹码都押在体育上,这样的做法也并不可取。在许多传统的硅谷风投公司眼中,职业球队或场馆这个目标市场的规模非常有限,很难诞生出独角兽级别的初创。不过,专注投资体育相关企业的CourtsideVC合伙人迪本·帕瑞克(DeepenParikh)说,人们逐渐意识到,如果企业能拓展到关联领域,那么运动科技和体育媒体的市场都非同小可,尤其是体育媒体。

“归根结底,体育就是媒体的一个子集。”帕瑞克说,“无论是对科比基金还是对我们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我们的重点投资对象就是这样一批公司——涉足体育”但又不限于体育行业之内。体育信息供应商SportRadar、实时流媒体服务Beam(最近被微软收购)、梦幻体育联盟,乃至无人机竞赛等由新技术带动的运动形式,如今全都风生水起,令当初对体育不屑一顾的投资者刮目相看。

科比和他的投资搭档斯蒂贝尔

根据CrunchBase去年的一份报告,运动科技公司年获得的风险资本接近10亿美元,而最新数据显示,年的数字已上升到28亿美元。(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体育运动,包含与之有关的媒体、健康和技术服务等。)

尽管“体育公司”的定义依然模糊,但Crunchbase的研究发现,年规模最大的十笔风险投资主要投向了内容和在线服务。

“就算把投资总额说成这个数字的两倍,也不能算是错的,就看你怎么定义这个领域了。”硅谷体育创投公司(SiliconValleySportsVentures)创始人特雷西·休斯(TracyHughes)说。但她也提醒说,投资体育初创的风险非常之高,因为大多数人都高估了成功的潜力。“在硅谷和世界其他地方,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自以为能在体育市场分一杯羹,却没有看到这是一个艰难的行当,真正话事的大佬都是避险情绪极高的人。很容易出风头,可是生意却少得可怜。”

行业内部也存在不少阻力。休斯说,球队和球队老板都是出了名的厌恶风险,因为大多数高管都会要求球队节约成本、降低风险,不可能大手笔地投资新技术。能购买初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球队及场馆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很多都还没有实现盈利。职业球队往往处于亏本运营的状态,依靠联盟的收入分成来支撑预算。

但人们并没有因此收手。一些球队老板也在进入这个领域,投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包括ElysianParkVentures(隶属于MLB的洛杉矶道奇队)、RSEVentures(隶属于NFL的迈阿密海豚队)和Sterling.vc(隶属于另一只MLB球队纽约大都会队)等。当然,转行做投资的退役职业运动员也不止科比一人。NBA球星卡梅隆·安东尼(CarmeloAnthony)、史蒂夫·纳什(SteveNash)以及NFL球星乔·蒙大拿(JoeMontana)都成立了自己的创投基金。

翻译:雁行

来源:QUARTZ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更多精彩内容,及免费演讲门票,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qif.com/dqjy/11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