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活好书丨查令十字街84号无关风月,

“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

像穆斯林们到麦加朝圣一样,查令十字街84号也是诸多爱书人的打卡地。纵使马克思与科恩书店早已不在了,高耸到天花板的老橡木书架也不知所踪……

但那些曾来回于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信与文字,它们跨越英里的大西洋,跨越二十年的岁月,以时光和文字亲手织造的故事依然在那里。

很多人都对书信集无感,我们看到大部分的书信都是“情信”,逃脱不了“腻味”的宿命。即使是特立独行如王小波,一旦陷入爱情,也只能变成了“大多数人”,写尽千千万万的话语,到最后也不过是反复说“爱你爱你爱你。”

他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写道:“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查令十字街84号》并不是这样的,即使很多人试图从中解读出一种带着悲壮色彩的“爱情”,事实上,它无关风月、无关爱情,只是如实地记录了一段跨国的“书情”。

它记录的书信年代里,书信文字之中的魔力,即使身处异国,也无碍于毕生素未谋面人们互相关怀,见证彼此春夏秋冬,直到最后。

年,海莲是一位蜗居在美国公寓的没啥名气小作家,以写戏剧剧本和电视剧剧本为生。她那破旧的小公寓里,连桌椅都是摇摇晃晃的,茶几也是二手的,她唯一的嗜好是喜欢读书。

与此同时,在世界的另一端,是战后的情况也不怎么好的英国,物资匮乏,一般市民甚至连鸡蛋和肉都不常见。在查令十字街84号,有一家旧书店名叫马克思和科恩书店,店里的弗兰克和其他店员正是之后海莲通讯的对象。

这一切缘起于对书有着“古老”胃口的海莲·汉芙,她从一则广告里发现了一家英国旧书店,于是她寄出了第一封信,希望能邮购她心仪的书。长达20年的通信,由此拉开了序幕。

购书和卖书一直是他们通信主线。一开始海莲只是与弗兰克通讯,弗兰克四处搜罗她想要的书,海莲在大洋的另一端,诉说着收到书之后的感慨。

海莲的信写得活泼而幽默,她时而欣喜若狂,甚至感觉自己“配不上”这样精致的小牛皮封面的古书;时而吐槽弗兰克,“我现在趴在床脚写信给你,这本卡图卢斯害我气得滚下来。”

海莲对于读书,也有自己的“哲学”。对她而言,买书是一项非常郑重的事,“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的下场吗?”

当店员们在圣诞节给她寄上一本心仪已久的书时,她又觉得他们过于生疏,竟把祝福语写在便签上,于是跟他们说,“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面命的感觉。”

当然,在长达20多年的通信过程,书信的内容也不仅限于书。当海莲得知战后英国的物资紧缺时,她就一直给远在伦敦的店员寄送各种物资,六斤重的火腿,新鲜的鸡蛋,甚至托朋友玛克辛上门送货。

慢慢地与海莲通信的人越来越多,马克思与科恩的店员塞西莉、弗兰克的老婆诺拉、弗兰克隔壁家80岁的博尔顿太太……

这些书信大多都是短短的几百字,路遥车慢,来回一次的时间间隔也很长,有的十多天,有的隔好几个月。

他们除了谈论书,信里也会夹杂着时代背景的轨迹和各自细碎的生活,丘吉尔当选,布鲁克林到道奇队世界大赛,弗兰克的两个女儿,海莲的牙疼和新工作…往来之间,他们见证着彼此的生活。

尽管,海莲曾多次请自己的朋友玛克辛和金妮和去伦敦看看“她的书店”,也多次在信中表达非常希望去英国探望他们,但是她始终没有成行。

一开始是,因为路费不够,她曾在年写道,她涨了稿费,一集剧本稿酬有美元,顺利的话,六月份就可以去英国逛书店了。

再后来,更多是一种类似“近乡情怯”的情感。她也曾写信给朋友说道,“隔着英里的安全距离,我写了一堆没大没小的信,我大概只会悄悄溜进去又静静踱出来,而不敢告诉他们我是谁”。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店的老店员也逐渐各散东西。通讯的第七年,年塞西莉随着丈夫去了中亚,店员梅甘去了南非定居,博尔顿太太也去了老人之家……只剩下弗兰克断断续续与海莲保持通讯。

通讯的第十九年,弗兰克病逝了,三周后,海莲才收到了通知,她跟朋友写了一封信,里面写道:“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了”。

在弗兰克去世之后,诺拉也曾给海莲写信:“……不瞒您说,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通点”

海莲和弗兰克之间,究竟有没有爱情?私以为,以爱情来概括这个故事过于俗套了,他们之间最近乎情话胜于情话的只有一句,海莲说的“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

海莲一生没有创作出什么名作,知道弗兰克去世后,年海莲将他们的书信整理为《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她的第一本畅销全球的书,也有人说她只是“运气”太好!

第二年她英国出版社的要求,终于踏足了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英国伦敦。虽然与弗兰克无缘相见,却为这个故事添上了一种别样的浪漫和结局。

年,《查令十字街84号》改编为同名的电影,由导语大卫·休·琼斯指导,海莲也是其中之一的编剧,使这个故事更广为人知。

海莲喜欢的英国诗人多恩曾说过:“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他们的故事被“翻译”成了《查令十字街84号》,最终成为更多人的故事。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配图/阿V

文字/阿V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qif.com/dqcx/11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